电解水在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19
发表时间:2022-08-18 11:40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蔬菜生产大国,设施蔬菜产值达到7000亿元,分别占蔬菜和全国种植业总产值的65%和20%以上,人均蔬菜占有量在200kg以上,全国农民人均增收近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同时我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累计生产折百原药374.4万吨,我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发达国家高2.5~5倍,每年遭受农药残留污染的作物面积超过6.7亿多公顷。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带来食品安全等问题。2007~2011年间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分析表明,全国蔬菜农药残留整体状况良好,农药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散户种植蔬菜农药残留明显高于种植基地蔬菜;叶菜类农药残留超标量及超标率明显高于其它蔬菜品种;有机氯类禁用农药在蔬菜中仍能检出,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蔬菜中检出率较高;高毒禁用农药,尤其有机磷类农药仍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体。因此,找到一种绿色杀菌剂代替农药用于大棚蔬菜生产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型去农残技术--电解水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应用。在中国植保导刊《电解水在我国植物保护上的应用进展》文献中,科学家们研究证实,pH 值是消除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电解还原水(Electrolyzed Reducing Water,ERW),pH 值为 10~13,ORP 较低,为-800 mV~900 mV,无有效氯,具有强还原性,能有效清除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且电解水失效后即变为水,能保护生态环境,可作为植物保护领域新兴的绿色防控技术。 文献《电解水在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为探究电解水喷施方式及NaCl和KCl电解水对大棚番茄和黄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大棚番茄和黄瓜生产的电解水及喷施方式。通过实验在秋春两季分别对番茄和黄瓜喷施电解水,秋季以不同的方式,喷施NaCl酸性电解水和碱性电解水,春季以先酸后碱的方式,分别喷施NaCl和KCl电解水,测定其对番茄和黄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防效进行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电解水不影响番茄植株正常生长,对番茄总产量影响不显著。先酸后碱及单独喷施酸性电解水可增加植株干物质量及根冠比,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自来水对照分别提高25.3%、25.4%;先酸后碱喷施可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自来水及农药对照分别提高16.9%、23.0%。采用先酸后碱方式,喷施KCl和NaCl电解水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电解水不影响番茄植株正常生长;喷施KCl和NaCl电解水可提高植株干物质量及根冠比,尤以KCl电解水作用较明显;喷施KCl和NaCl电解水可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KCl电解水可显著增加果实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自来水对照分别提高27.0%、23.7%。KCl电解水可显著增加番茄单果质量,比自来水和农药对照提高11.8%、14.5%;KCl和NaCl电解水均可提高番茄总产量。 喷施电解水不影响黄瓜植株正常生长,对黄瓜总产量影响不显著;先酸后碱喷施可显著提高黄瓜叶面积,比自来水对照提高11.2%,单独喷施酸性电解水及先酸后碱喷施均可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喷施酸性电解水可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先碱后酸及喷施碱性电解水可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春秋两季实验结果表明,先酸后碱方式,喷施KCl电解水更适宜促进黄瓜和番茄植株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及替代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