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氧化电位水厂家浅谈次氯酸的消毒原理及其发展史

4
发表时间:2022-12-25 15:15

  次氯酸是现在很多消毒产品的主要成分,从84消毒剂、漂白剂到泳池中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几乎都是运用了次氯酸的消毒原理制成的,而且在今年的疫情当中,次氯酸也发挥了奇效,那么这么好用的次氯酸消毒剂,次氯酸的消毒原理是什么?它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消毒其实就是杀菌,次氯酸的酸性不强但氧化性很强而且很不稳定,当作用于细菌、病毒表面时容易分解出HCl+O?,这些物质能够让微生物的酶系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而失去活性,并导致塬核细胞生物的蛋白质,DNA,RNA等组织释出以彻底杀死。

  而我们人类的酶系多藏于细胞的胞器内,因此次氯酸对我们没有威胁,另外我们人体在遭受细菌侵入时白血球也会分泌出次氯酸为人体“消毒”,因此纯正的“次氯酸”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在和别的物质按不同浓度混合后也可能会产生毒性,就像84消毒液不能直接对人体使用一样。

  次氯酸的出现能够追溯到1787年,当时的法国化学家柏瑟列在研究用氯气作为漂白剂时,通过将氯气通入钾碱液中发现生成的次氯酸钾溶液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就此,次氯酸溶液正式被发现。不过这种溶液在当时仅仅只是被当做漂白剂使用,但由于次氯酸钾溶液极不稳定且容易分解出氯气让人中毒,之后的法国化学家拉巴拉克在此基础上将钾碱液替换成廉价的氢氧化钠溶液制成了次氯酸钠溶液,这也是当下大多数次氯酸消毒剂的主要的成分。

  在1832年的巴黎霍乱瘟疫中,因霍乱弧菌污染食物、水源而散发的恶臭困扰着每一个人,虽然当时的医学知识有限,人们并不知道病毒究竟该如何消灭,但政府却决定利用次氯酸钠的除臭性来为散发恶臭的街道、下水道等地点进行除臭,这样一来不仅除去了恶臭,霍乱疫情也在一定程度被控制住了。自此以后,次氯酸钠的消毒性被逐渐正确认识,而随着细菌理论在19世纪后期普及之后,次氯酸钠更是成了杀菌消毒去除臭味的常用试剂。

  1914年,**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不足,许多战场上负伤的士兵因伤口感染而死亡,因此,各个地区的医学专家都希望能找到一种既可以杀菌又不会伤害人体的消毒剂,在英国的化学家达金的努力下,他发现4%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具有杀菌与清理创伤效果,而且不会伤害人体,这在当时被称为“达金溶液”,它在“青霉素”出现之前拯救了大量受伤的士兵,次氯酸溶液也因此被用于人体。

  可能有许多人还记得1980后期的甲肝、乙肝疫情,它造成当时30万人感染病毒,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吃”。我国80年代还不是很富裕,因此当时只要六毛钱到八毛钱一斤的毛蚶成为很受市民欢迎的美食,而毛蚶这种贝类生物需要充分的消毒才能食用,否则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但当时的上海市民只是简单地用开水侵泡一遍便开吃,并未充分消毒,因此感染甲肝的人很多,传播速度也很快,高峰时期每天新增一万多病例,这在当时引起了恐慌,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在家消毒、随时随地消毒的产品使用。

  第二年,前身为北京**传染病医院的专家们成功研制一种能够迅速、有效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84消毒液,这种84消毒液之所以能够杀灭病毒,其实也就是利用了次氯酸的消毒塬理。


网站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